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85 - Being Too Ambitious Is A Self-sabotage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Maalvika Bhat 认为创造不是诞生,而是谋杀——是为了可能之事而谋杀不可能之事:

  1. 所谓“品味与技能的差距”指的是:你的品味(识别品质的能力)往往比你的技能(创造品质的能力)发展得更快。这种差距就是 Ira Glass 所说的“那道鸿沟”,它也正是创作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水岭。
  2. 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停止画画,并不是因为缺乏天赋,而是因为判断的能力先于执行的能力出现了。
  3. 但人类的创造力要求我们在“可以想象的”和“实际能做到的”之间跋涉。这是一种诅咒,也是祝福:我们拥有完美的幻象,也拥有向着它不断失败前进的能力。
  4. 卓越来源于对不完美的亲密感,精通建立在与失败的熟识之上,通往完美之作的路径,恰恰是大量不完美之作的累积。
  5. 当你想象实现目标时,大脑中负责奖赏的神经回路会像你真正完成目标时一样被激活。这种现象在神经科学中被称为“目标替代”。
  6. 我们开始相信学习必须立竿见影,进步必须持续向上,挣扎是无能的表现而不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7. 事实上,每一部杰作背后都存在一个由较差作品构成的无形生态系统。
  8. 然而,这种通往精通的生态系统,恰恰需要一种我们文化已经系统性贬值的东西:成为初学者的特权。
  9. 成年人学习任何东西,都意味着要重新夺回这个“初学者的特权”。意味着允许自己在某件事上表现得很差,去创作那些仅仅为你自己的探索和快乐而存在的作品。
  10. “数量组”在这方面反而拥有优势!他们已经习惯了不完美,已经学会将每一次尝试视为数据而非评判。他们发展出心理学家所说的“任务导向”而非“自我导向”——他们关注的是如何改进作品,而不是如何保护自我形象。
  11. 想要放弃的时刻看起来像失败,但其实那正是真正工作的开始。
  12. 那是你弄清楚自己究竟是想成为“有个好点子的人”,还是“真的做出点什么的人”的时刻。
  13. 反直觉的是,通往最佳作品的路径,往往是从允许自己先做出最糟的作品开始的。
  14. 当你降低期望值,就开始了与你所面对现实的真正对话。
  15. 你是个射手,你的任务是不断射击。别去在意有没有打偏。因为一旦你开始在意打偏的问题,你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16. 学习永远离不开动手去做,而动手去做也永远离不开不断学习。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