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 周刊 182 - 与老朋友们之间的对话
这回在美西旅行,见到了很多老朋友,多是认识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老朋友,所以重新见面之后,有了很多有意思的深度对话。
- 做个人项目时,传递价值给用户和获得别人的认同并不一定冲突:给用户产生价值是每一个 maker 的目标,同时每一个 maker 也需要别人的认可来激励自己,保持动力。有的 maker 追求给用户带去价值,有的 maker 追求让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可。这两者并不矛盾,因为 maker 创造的价值并不一定是用户认可的价值,同理,maker 追求的外在认同,也不一定和用户给予的认同保持一致。所以对于 maker 最重要的并不是目标是什么,而在于过程。只要努力了,经历了,最终的结果只是一个副产品。
- 别人的认同与我们需要的认可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当我们做一件事时,我们可能期待别人会给予某种认可,但这种期许也许和别人的真正的认可并不一致。所以我们在开始做一件事时,不需要对别人的认可有太高的期许,只要我们能给他人带去价值,就一定会获得认可,这些认可也许和我们的期许完全不一样,也需会带我们很大的惊喜。
- 读博只是一段经历,获得博士头衔只是对于这些努力的认可,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段过程,这段努力,我们在这段时间内所收获的。在这段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收获恐怕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可以适用在其他的人生阶段。我们会在今后的人生里坦然面对挑战,解决复杂问题,这才是读博最大的价值所在。
- 读博时的焦虑非常正常,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焦虑。适当的焦虑其实有助于我们前行,但是过多的焦虑有害无益。所以坦然面对焦虑,接受焦虑,然后专注在过程上,才是最好的选择。
- 很多时候,焦虑源于我们对于自己的苛求。有一个较高的标准当然是好事,可以提醒我们不断努力,但是如果我们觉得达不到这个标准而焦虑就是无益的。我们不妨把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和较高的标准放在同一坐标轴上,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已经进步了多少。如果我们拿过去的自己和较高的标准相比较,那差异岂不是更大?
- 其实读博也是如此,当我们把它放到整个人生的长轴上,其实读博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我们的人生比这个长得多。当我们读完之后回头再看,我们会发现那些焦虑其实毫无必要,只是消耗我们的宝贵精力。同样的道理,读博只是我们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小段,能拿到这个学位只是证明我们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我们为之努力过,仅此而已。
- 反观身边读博的朋友,其实他们的智力水平分布和常人差不多。当然有些学科确实需要天赋,比如物理数学之类的,但大多数文科类的博士项目其实考验的不是有多聪明,而是能不能坚持下来。换句话说,拿到学位的不见得有多聪明,只是证明他们坚持了下来。
- 以上关于读博的讨论并不是贬低博士学位的价值,只是想告诉局内人如何看待读博本身。博士学位固然有它的价值,但是身为局内人,我们不必把它看得太重,而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就算最终没有拿到博士学位,这段经历才是最重要的,这段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学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 走 VC 融资创业这条路,最难的是融资。特别是山穷水尽之时,发不出工资的感觉时最难熬的。
- 很多 maker 在创业时,都会想着从技术出发,而不是从商业出发。导致做出来的产品并不被市场认可,最后就失败了。这可能是 maker 和 seller 最的区别,因为后者创业时会想着从商业出发。当然有些 maker 慢慢悟到了这点,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是很宝贵的经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Databricks。能活下来比追求技术的极致更重要。
Recap
又到了一年一度写下新年愿望的时候,但是有多少人能执行呢?在美国,这一数字是 9%。Jia Jiang 说如果参照《绝命毒师》的话,我们人人都能完成自己的新年愿望,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参照《绝命毒师》,我们设计的新年愿望都符合我们的天性,这样就容易完成。而现实中,我们的新年愿望往往相反,那怎么办?
- 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些新年愿望转换为符合我们天性的。比如我们希望减肥,但单单把愿望设置为多运动不一定有效,我们需要想想自己喜欢什么运动。比如喜欢打篮球,那就把目标设置为多打几场篮球,这样更容易实现;
- 第二种办法是把这些新年愿望放到不同的环境下去执行,比如痛恨写作,不如试试开启一个 newsletter,放到公开的环境下写作。
拜登和泰森有什么共性?就是岁月不饶人,Nick Maggiulli 建议我们不要和身体对赌:
- 随着年纪增长,我们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慢慢衰弱;
- 很多人拼了命在年轻的时候赚钱,结果却没有命花钱;
- 我们不仅要赚钱,也要关心自己的健康,这样赚了钱才有命花;
- 关注健康涉及很多方面,比如饮食,运动,睡眠,等等,只要我们现在开始,还不是太晚。
如果拍了一张不完美的照片,你会怎么办?Om Malik 说他会接受这些不完美:
- 因为这些不完美与完美一起构成了整张照片,而不是只有完美的照片才是照片;
-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不完美,我们需要学会拥抱这些不完美,这也是侘寂的核心;
- 其实最关键的是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同样一件事,看待的角度不一样,我们的感觉也会不一样。就像对待不完美,我们到底坚持摒弃的角度,还是坚持拥抱的角度,会让我们对待不完美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If You Don’t Like Sales, Don’t Start a Company. 这是 Hunter Walk 给创业者的建议 -- 英文语境下的 sales 比中文要丰富得多,这里不仅仅指销售,还包括 sell your ideas:
- 这里的 sales 是全方位的 sales:把产品卖给客户,把公司展示给投资人,把公司介绍给应聘者。这些都是英文语境下的 selling;
- 简而言之,就是把你创造的价值介绍给他人,让他人愿意为之投入。这些都是 selling;
- 即使你内向,即使你是工程师出身,即使你有强烈的替代者综合症,你都可以变得擅长售卖,因为这些都可以学习。
其实这也是我去年一年的工作感悟,之前十年的工作都是写代码,也就是所谓的 maker;前年开始做品牌出海,很大部分工作变成了 seller:要在电商平台上从零做起;做起了第一个市场之后,要做第二个市场;做了线上,要突破线下。等等,一切都和 maker 的工作不太一样,好在我保持好奇,还在坚持努力。
前阵子要去一个地方旅行,想着也许有老朋友在那,要不要见个面。打开微信一看,上次聊天已经是九年前了,犹豫了一番,还是发了消息。没想到对方欣然答应。Rob Henderson 也有类似的体验:
- 尽管现在他和汤姆一年只通一次电话,但他们仍然很亲近,分享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 奇怪的是,人们表示,与其联系一位老朋友,他们更愿意和完全陌生的人交谈;
-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迟疑的原因在于,如果长时间没有定期联系,人们最终会把老朋友视为陌生人,而不再是朋友;
- 两次对话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他们变得越不像一个熟悉的人;
- 从普通认识到普通朋友大约需要50小时的社交时间,而成为亲密朋友则需要总共200小时的时间;
- 良好的关系会因疏忽而逐渐消逝;如果你不维护它们,它们会从你的生活中消失。
又到了一年一度许新愿望的时候了,Scott Young 分享了他的建议:
- 将人生看作是一系列项目的集合;
- 项目是宏大梦想与日常行动之间的桥梁;
- 一个宏大的生活目标通常可以通过一两个项目实现,而一个项目可以通过一系列协调的任务完成;
- 专注不仅是能长时间坐下来专心工作,也包括学会忽略那些不断争夺你注意力的事情。
长假之后,如何重启工作?David Smith 给出了他的建议:
- 无论这件事情有多大或多小,其实都没关系,但必须有某个具体的事物;
- 如果我知道稍后需要有某些实质性的成果可以展示,我会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既有意义又可以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在重返工作的早期阶段;
- 惯性会帮助你度过项目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低谷、失望和错误。因此,我希望尽快开始积累惯性;
- 我从经验中知道,只要能连续几天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的发展就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如何冒险而不至于死得很惨?Jia Jiang 结合他的经历给出了建议:
- 如果你想冒险,请确保这些风险是经过计算的,并且你有能力恢复;
- 当你失败时,你需要有能力站起来,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尝试。这才是长期成功的关键;
- 想要制造创造力和紧迫感,为自己设定一个“触发线”式的截止日期;
- 在新的创业或新项目中,不要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所有内容;
- 事实上,积累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越多,你的新方向起步的速度就会越快。
当我们购买一件物品时,其实需要支付两次,第一次是购买时用金钱支付,第二次是使用时用时间支付。David Cain 强调我们更需要关注第二次支付:
- 为了真正利用一件事物,你必须支付第二种代价,而这个代价可能远高于第一种代价;
- 只有当你支付了第二种代价时,第一种代价才能看到回报;
- 只支付第一种代价,就等同于把钱扔进垃圾桶;
- 无论你获得多少酷炫的东西,你都不会因此拥有更多的时间或精力来支付它们的第二种代价;
- 在追求满足感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支付第一种代价,导致了相应巨大的第二种代价债务;
-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第一种代价,请将你的生活方式围绕第二种代价来调整;
- 支付第二种代价,尽管听起来令人不悦,却是一种可以慢慢培养兴趣的过程。当你适应了它,这种体验是令人振奋的。
你是否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就此,David Cain 建议我们认真探索已有的事物:
- 深度年的主题是 “深耕,而非扩展” -- 深入挖掘价值和丰富性,而不是四处撒网;
- 深度年的成熟过程很大一部分是学会在没有经常性的“小确幸”的情况下生活;
- 当你买一本书时,假装自己是为了读它。然而事实是,你更想要一本新书,而不是去读你早已拥有的未读书籍——这些书也是几个月前以同样的借口买下的,而当时也带来了同样短暂的购买快感。
- 深入需要耐心、练习,以及在没什么新鲜事物发生的时间段里仍能投入其中的能力;
- 当我们为自己设定更少的兴奋点时,我们会更深入,而我们发掘到的东西比通常浮于表面的内容更稀有、更有价值。
Archive
本周的生产力日报集合就到此为止,如果你有什么建议,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收到最及时的推荐,不妨订阅我们的频道,或者付费解锁更多增值内容,我们下期见。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