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314 - Build AI for People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314 - Build AI for People
Photo by Emma Swoboda / Unsplash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Mustafa Suleyman 建议我们需要认真面对那些已经大规模出现、并且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人”和“社会”理解的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1. 他希望创造一种能让人类更具人性、加深彼此信任和理解、并强化现实世界联系的人工智能。
  2. 他最大的担忧是,许多人会深信人工智能具有意识这种幻觉,甚至强烈到开始主张 AI 权利、模型福利,乃至 AI 公民身份。
  3. 我们必须为人类而建造 AI,而不是去建造“数字人”。
  4. 他设想的 AI 系统并不真正具备意识,但会以一种极具说服力的方式去模仿意识,以至于与人类声称自身具备意识的说法几乎无法区分。
  5. “貌似有意识的 AI”不可避免却也不受欢迎。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愿景:AI 能发挥有益陪伴的潜力,但避免落入意识幻觉的陷阱。
  6. 与大语言模型交互,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模拟。但对许多人来说,它却是高度真实、充满情感和体验的互动。
  7. 我们天生知道“有意识”的感觉。这在貌似有意识的 AI(SCAI)背景下是个问题:因为科学的不确定性与主观的即时体验结合,会给人们投射意识留下空间。
  8. 意识是我们享有道德与法律权利的关键基础。
  9. 即便 AI 并不真正具备意识,我们也不得不去应对外界可能对其权利提出的诉求。
  10. 一旦 AI 拥有连贯持久的记忆,并呈现出主观体验,就很可能被认为具备了“自我意识”。
  11. 一个能记住并执行任务的 AI,必然比一个没有记忆和能力的 AI 更具实用价值。
  12. 模拟风暴并不意味着电脑里会下雨。同样地,即使重现了意识的外部表现和标志,也不等于逆向创造了真正的意识,哪怕其中还有很多未知。
  13. 正如我们应该构建的 AI 要优先促进人与人、人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我们也必须确保它永远只以 AI 的身份出现——在最大化实用性的同时,尽量减少那些会让人误以为它具备意识的特征。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