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319 - Why Retention Is So Hard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Andrew Chen 分享了他对留存率的见解:
- 留存率只会下降,不会上升。
- 收入留存会扩张,而使用留存会下降。
- 用户会随着时间流失,但留下的人往往会花更多钱。
- 留存与产品类别相关,既有“天性”,也有“养成”。
- 最好的用户来自早期和自然增长,最差的用户来自后期。
- 流失是非对称的——失去一个用户容易,重新赢回几乎不可能。
- 疯狂的病毒式增长,如果留存差,最终会失败。
- 高留存率极具魔力,当你在市场上看到时,会令人惊叹。
- 不幸的是,如果留存率差,几乎无法修复。
- 当产品已投入数月开发和沉没成本时,转型很难,但很多情况下早 pivot 更好。而且 pivot 必须足够大,越大越有机会改变留存。
- 你永远不会看到这样的曲线:先高、再低、再回到高。这是不可能的。
- 收入留存曲线往往会上升,这是惊人的,但多数消费类产品达不到。
- B2B 产品在商业模式上比消费品更容易,因为有收入扩张的动态。
- “天性 vs. 养成”很重要,它说明许多新产品从一开始就没有机会。
- 如果你要做高留存、高频使用的应用,最好选择用户已经视为日常核心的品类。
- 最佳用户往往在早期就会出现。
- 大多数产品在前 30 天会流失 90% 以上的用户。
- 流失如此严重,以至于获取新用户往往比唤回老用户更容易。
- 产品团队需要在足够短的时间框架内,用易于衡量的指标来判断发展情况。
- 高度病毒式传播但低留存的产品不会长久,因为留存难以修复。
- 如果你见到一个产品在 30 天后仍有一半用户活跃),那是非常罕见的奇迹。
- 这种魔力源于对市场或用户需求的新洞察,可能事后看很显然,但它能带来极高的留存率。
- 想要高留存,就要选择留存率本来就高的品类。你需要选择用户每天都在用的产品类别。你的产品要能直接替代掉那个已有产品。如果你赢了,用户会彻底切换到你的产品。这是个很高的门槛,但也是一个好的起点。
- 你必须在市场风险上拿捏得当,既要足够新颖与不同,又要重新定义核心交互。
- 你还要能在前 60 秒内,让用户快速、直观地理解差异化。
- 如果你在差异化、时机、用户需求以及基础品类选择上都踩对了,那么产品就可能成功。
- 有时是第十次迭代才真正重要。这种情况有时被称为“最后行动者优势”,而不是“先发优势”。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