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359 - Inside Cursor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Brie Wolfson 曾在 Stripe 和 Figma 早期工作,并在 Cursor 感受到了类似的魔力:
- 目前还没有诞生于 AI 时代的“世代级公司”,而 Cursor 有机会成为第一个。
- 办公室没有 Cursor 的标志、海报或周边,几乎没人贴公司贴纸。
- 用黑板代替白板(总裁 Oskar Schulz 会热情讲解哪里能买到最好的粉笔),家具来自一位东湾退休技术宅的欧式古董收藏。
- 墙上堆满书,许多是教材,也有不少磨损明显的旧书。
- Cursor 是一个线下为主的公司文化——86% 员工在旧金山或纽约办公室工作。
- 几乎没有固定会议,公司刻意保护深度工作时间,以保持敏捷节奏。
- 当被问及内部文档时,得到的答复是:“Cursor 更像是口头文化。”
- 每天下午一点(每周六天),公司厨师 Fausto 会准备午餐,大家围坐共餐。
- 传闻 Fausto 曾因压力太大想辞职,于是团队为他写了一个 AI 菜单生成器帮他想菜单。
- 午餐桌上 30 分钟的对话不断流转,新面孔层出不穷,大家常邀请聪明的朋友来随便坐坐。
- 联合创始人 Sualeh Asif 说他最担心的,是“午饭时大家开始聊天气”。
- Cursor 招聘的秘诀:把招聘的基本单位当作“人”,而不是职位描述。
- 招聘流程简单粗暴:有人在 Slack 的 #hiring-ideas 频道提名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全员围猎面试,如果双方都满意,就下周一入职。
- 每当市场出现人才波动(如公司关闭或裁员),团队会集体寻找顶尖人才。
- 然后会指定一个负责人与候选人沟通、协调团队接触,让候选人感受全方位关注。
- 另一个常用策略是邀请候选人“随时来总部看看”,因为亲眼见到氛围往往让人心动。
- Cursor 真正信奉“人才为王”,并身体力行。
- 从营收角度看,Cursor 是史上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从 $0 到 $1 亿 ARR 没有销售团队,现在的目标是 2025 年底再加一个零。
- 公司里有 50 位前创始人,占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 员工普遍业务能力极强,并能自信地独立运作。
- CEO Michael 常说,Cursor 要成为“自我驱动型个体贡献者的避风港”。事实确实如此。
- 在 Cursor,IC(个人贡献者)是最高地位。联合创始人 Aman Sanger 依然是全职写代码的 IC。
- 团队成员广泛涉猎、主动学习世界,而不是只依赖个人经验,这让他们更善于解决复杂问题。
- 市场竞争激烈,但 Cursor 对同行态度尊重,讨论聚焦产品,而非恐惧。
- 来访者普遍感叹公司氛围“平静”。
- 没有 996 制度,但很多人出于热爱而自愿高强度工作。节奏快但兴奋感强。
- 一旦理解这是对自身能力的信任,你就能从慌乱转为自信,并感到振奋。
- Cursor 的默认节奏是“快”,而团队成员乐于迎接挑战。
- “Cursor 员工每周使用自家产品的时间大概是全球最高,仅 Apple 可比。”
- 员工本身就是理想用户,因此所有功能首先在内部寻找产品市场契合度。
- 公司战略是:让别人“降低门槛”,Cursor 专注“抬高上限”。
- 因持续实验,内部版本比用户版快约三个月。
- 顶尖开发者对好产品极敏感,因此团队反馈犀利且建设性强。
- 虽然大家批评严厉,但都抱有乐观信念——认为自己终会做出重大成果。
- Michael 鼓励在 Q&A 时提尖刻问题,Sualeh 常私信员工问:“你现在在担心什么?”
- 当被问公司应有什么感觉时,Michael 反问:“你看过那部披头士纪录片吗?”
- 真正的伟大诞生于顶级匠人间的火花碰撞,他们执着且永不止步。
- 要小心你的用户是谁——他们会决定产品的进化方向。
- Cursor 明确希望被“顶尖匠人”牵引,这正是他们想要用以重塑软件开发方式的路径。
- Cursor 面试极难,尤其是编程挑战。团队认为:“太简单就无法展示真正实力”,宁可错过好人,也不要招错人。
- 在 Cursor,最大的奖赏是实现使命本身。
- 公司产品故事聚焦“开发者生产力”,但员工真正热爱的,是“代码”——这个世界的底层织物。
- Michael 常提醒团队:“增长会掩盖糟糕的执行。”(这让我想起 Stripe 的原则:“我们还没赢。”)
- 也许最能证明 Cursor 使命感的,是我在那几个月里一次也没听到员工聊“发财”的话题。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