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310 - The Electro-Industrial Stack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Ryan McEntush 认为在实体经济中,软件已经数字化了规划与设计,但“最后一公里”依旧受限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与需要人参与的操作。 1. 要让实体行业也能走上同样的轨迹,首先需要一座真正连接比特与原子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电气工业栈”——让机器能够像软件一样运作的技术集合。 2. 软件曾经“吞噬世界”,而现在它将“推动世界”。 3. 简而言之,2010 年代把物理工作流接入了 API,而 2020 年代将由自主系统与智能体来控制这些工作流。 4. 我们正走向一个世界: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95 - Breakneck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Dan Wang 的新书 Breakneck 即将出版,在这本书里,他认为: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本质上非常相似:都很躁动,渴望捷径,并最终推动了世界上多数重大变革。 1. 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美国正在逐步改善,而中国则略显退步。 2. Breakneck 这本书开篇讲述了他在 2021 年从贵阳骑行到重庆的经历。他惊喜地发现,中国第四穷的省份,其基础设施却远胜加州或纽约,尽管这两个州的经济实力高出几个量级。 3. 他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具有歌剧特征的列宁式技术官僚体制 —— 实用理性直到滑向荒谬。

DPS 周刊 195 - 日美半导体之争的启示

最近在读 Chris Miller 所著的 Chip War,发现其中记录的美日半导体之争,与当下的中美关税之争有许多相似之处。得益于美日之争,韩国和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得以迅速成长,梳理这些也许会让我们对当下的时局会有一些启示。 先让我们来看看美日之间的半导体之争: 二战后,尽管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日本科学家通过美国占领军总部在东京提供的渠道,获得了如《贝尔系统技术杂志》、《应用物理学杂志》和《物理评论》等期刊,接触到 Bardeen、Brattain 和 Shockley 关于晶体管的论文。 日本政府支持本国电子产业的发展,例如对进口技术的使用进行协调。同时,日本公司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索尼等公司开始制造晶体管收音机。日本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25 - American Disruption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Ben Thompson uses disruption theory to explain the recent tariff war, drawing a parallel between how resource-limited newcomers can challenge dominant incumbents—and how misguided policies can unintentionally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16 - American Disruption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Ben Thompson uses disruption theory to explain the recent tariff war, drawing a parallel between how resource-limited newcomers can challenge dominant incumbents—and how misguided policies can unintention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