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DPS 周刊 106 - 如何内化知识?

最近三周开始规律作息,感觉挺不错的: 1. 早上有训练的话,就五点/五点半起床,没训练的话,六点起床。 2. 训练是七点半,所以七点要出门。起床到出门之间大概有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的时间。 3. 刨除洗漱吃饭的时间,大概能剩60-90分钟,这些时间正好可以拿来阅读。 4. 三周下来,读完了 Staff Engineer's Path 和 Llama 2: Open Foundation and Fine-Tuned Chat Models

DPS 周刊 105 - 比目标更重要的是?

CJ Chilvers 认为目标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比过程更重要的是程序。 回头一看,我的 CrossFit 训练倒也符合这一逻辑: 并没有设定非常宏大的目标,只是期望能完成所有 RX 级别的训练目标; 没有非常刻板的训练计划,每周一二四六训练,人不舒服就跳过。看了看记录,去年训练了154次,今年到现在61次; 每次训练会记下训练项目和成绩,还有一张单独的表格记录各个单项的最好成绩。 练了快三年,解锁了大部分动作,大部分课都能完成 RX 级别。当然我也深知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比如 RMU,倒立走都还要学。 Recap 本周 AwesomeVisa

DPS 周刊 104 - 如何看待挫折?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往往会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这往往因为我们只是以一种本地视角在看待这些挫折。 倘若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看待这些,可能感受就会完全不一样。 第一种视角从时间轴上来看待这些挫折。回头一看,我们经历了多少挫折才走到今天?过往的挫折不仅没有打败我们,反而让我们成长。同样的,当下正在经历的挫折,也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只要我们把这些当下的挫折也放到时间轴里来观察,我们会发现,它们也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 第二种视角是俯视视角。倘若我们有上帝之眼,可以从很高的视角来俯瞰一切,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挫折只是整个经历中的一小部分。每一个过程都交杂着挫折与进步,最终走向了成功。哪怕有一些经最终没有成功,但是放到全局来看,他们也只是一小部分,而从这些挫折中,我们也能学习到不少。 简而言之,挫折也好,失败也好,都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部分。

DPS 周刊 103 - 想得太多 VS. 放手去做

之前和 coach 聊起,自己总是想得太多 (overthink),特别是遇到重大选择时,总是前前后后要想半天,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她问我,overthink 的反面是什么?我说应该就是放手就做 (trust your gut)。 她问我,那尝试了放手就做吗?我说,有一些不重要的事当然可以放手就做,但是重要的选择我没法放手就做。 她接着追问,那么还有什么方式?我想了想,觉得吧 overthink 和 trust your gut 结合起来最好,暂且称为 lightweight thinking

DPS 周刊 102 - Plan A 还是 Plan B?

最近听一位朋友聊起她的故事。前阵子,她度过自己四十岁的生日,刚刚订婚。 从三十岁到三十五岁,她单身了五年,一心在事业上。三十五岁的某一天,她突然想要有个孩子。这是她当时最想做的事,为了这些,其他都可以靠后。尽管那时候她事业有成,有足够的财力,唯一的问题是单身。 于是她和老板请了假,跑去美国找前任,看看有没有可能复合。在美国呆了一个月,复合没有成功,回来之后还丢了工作。她倒也无所谓,毕竟她的第一要务是想要孩子。 很快,她加入了另一家公司。她也见了不同的男生,有两个让她觉得有可能走到婚姻的那一步。她与其中一位约会了六个月,最终没走到婚姻的那一步。而另外一位就是与她刚订婚的。 回头来看,她觉得一切都值得,尽管经历了很多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