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 周刊 132 - 十一场深度对话
最近在上海度过了一个充实的长周末,四天时间内见了十一位朋友,进行了十一场深度对话。自从去年在清迈旅行时,在10天时间内每天和不同的陌生人吃饭。这回在上海复刻类似的经历,所以这十一位朋友大部分都是新认识的朋友。这十一场对话带给我很多启发。所以聊完之后,随手做了一些笔记。
1. 关于人生选择
桌上有许多牌,如何决策取决于你自己的经历和条件。当然所有决策都伴随着权衡,所以决策的实质是基于当下的条件做出权衡。
决策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你能承受后果或者承担对应的风险。当你做出选择时,你是基于当时的情况做出的权衡,那将是局部最优解,或者当下最优解。
当你做出决策时,你需要评估你是否能承受所对应的最坏情况。如果可以承受,即使今后看来不是最优解,也不需要后悔,因为那时当下最优解。
年轻时,桌上有更多的牌可供选择;随着年龄增长,可用的牌变少,但你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牌。
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急于求成。只要你有一个方向,并且持续朝着它努力,你就会没问题的。
不要与他人比较自己。一定要比的话,和自己的过去比。
2. 关于 Crossfit
Crossfit 的最大问题是重复性 – 尽管肌肉可以适应更大的强度,但关节和肌腱无法承受。在目前这个年龄段,每周进行3到4次训练就足够了。另外每周要搭配至少一次瑜伽或者其他韧性训练。
平时也要注意伸展和灵活性训练。另外使用电脑时保持肩膀后拉,结束后,可以利用网球等器具进行拉伸。
3. 关于躺平与内卷
这些朋友处于两个极端,要么躺平,要们内卷,似乎很少有身处中间的。
躺平的都是自主选择躺平,要么选择 gap year,要么就暂时歇一段看看机会。有的选择去咖啡馆考个咖啡师证,有的选择跑去其他国家尝试新机会,或者从一线退居二线,也有的在职业中期跑去读了一个新学位,而且都是顶尖名校,总之躺平的大家都有所目的,非常佩服他们。
至于内卷的么,基本都是在主业之余还要找一个副业。有的副业是从事心理咨询之类的,有的是再创建一家公司。总之都非常有干劲,最狠的就是周一到周五忙着四脚朝天,周六周日还要打理自己的公司。我也十分佩服这些朋友。
4. 关于 coaching 和心理咨询
coaching 和心理咨询的关键区别:
- coaching 是发现自己未知的部分,而心理咨询是回顾已知的自己。
- coaching 会帮你获得能量,但心理咨询可能会消耗你的能量。
- coaching 是向前看,心理咨询是回顾过去。
从事心理咨询可能会消耗大量精力,特别是如果你容易与自己的经历产生共鸣,所以在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可以参加心理咨询的客服工作来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
很多哲学/心理学的道理和宗教的道理相通,比如,不少流派都讲究 enjoy being, instead of doing。也就是到最后,大家都在讲形而上的道理。
5. 关于亲密关系
这些朋友大部分都是单身,有的多年不曾 date。
其中一位问我,是否可以设定一个基准/框架来寻找亲密关系?
我的想法是,这样很难。因为即使我们事先设定了框架,遇到某人时可能仍会进行调整或适应。所以框架就不是框架了,基准也不是基准。毕竟人都是感性的。
想起最近一期 《Steve 说》的节目,里面讲了一点:不生孩子不要紧,不结婚不要紧,不恋爱也不要紧,但千万不要放弃去爱,放弃去感受。
6. 关于上海的一些观察
- 许多酒类进口商计划在2024年不再进口新库存,而是销售手中的存货。
- 许多餐厅或咖啡馆可能在新年后宣布破产。
- 上海市中心的住房租金显著下降:月租从18,000降至13,000,再降至10,000,过完年可能还会降。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很多人搬离了上海,二是很多想卖的房子卖不掉,也就流入了租房市场。
- 上海的新商业模式:购买破产的餐厅/咖啡馆然后 rebranding 开张。这可以节省大量的前期投资。
- 不少企业将亚洲总部从上海办理,尽管损失巨大,但还是做出这样的选择。上海拥有很不错的人才储备,而且相对薪资较低,但是大家还是毫不犹豫地搬离。即使建造的办公室可以容纳2-3000人,拥有如此巨额的固定资产也要搬离,现在这一办公室只剩1000人。
7. 关于旅行
在日本独自用餐似乎有些困难,因为预订至少需要两个人。份量很大,但每个人都吃完了。
商务旅行有额外的好处:1. 可以报销费用;2. 有当地同事陪同;3. 对于女生而言,比自己独自旅行更安全,所以可以去自己不会单独去的地方。
很多地方的变化极大,比如朋友近几年去的印度和我十年前去的印度已经完全不一样,我们的体验天差地别。
从上海回来之后,和我的好朋友章鱼喵聊了职业发展。最后我们决定要定期聊聊,于是他提到了可以在网上也进行这样有趣的对话。
如果你也想和我聊聊,欢迎用下面的方式找到适合你的时间。这些话题包含且不限于:移民规划,文科转码,是否读博,数据科学家的职业规划,中东工作生活,品牌出海东南亚。
我们已经开通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如果你想及时读到 DPS 的全文,不妨直接付费订阅:
关于支付的详情介绍,可以访问这一页面。
Recap
Herman Martinus 认为写作分为两种,一种是私人写作,一种是公开写作。无论哪种都能帮助他成长:
- 写作能够帮助他整理自己的思考;
- 写作不仅能让他更好地理解这些话题,更可以让他回忆起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
- 公开写作让他和读者有了很多互动;
- 当他写作时, 不仅让他更了解这些,也会把自己的一些新想法加入进去,激发更多的灵感。
Anne-Laure Le Cunff 指出个人试验是成长的更有路径:
- 好奇心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可以让我们保持激情,一直往前走。要想好好利用这股力量,我们可以将其用于个人试验中;
- 个人试验不存在失败,因为它是一个过程,在这中间产生的任何结果都是一个数据点,反馈给我们,从而让我们进行调整;
- 要想好好利用个人试验,有这么几步:首先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根据好奇心进行试验,每次只改一个变量,然后花足够的时间来记录这些变化。如果变化不及预期就及时调整,如果符合或者超出预期就一直坚持下去。当然即使坚持下去,也要时不时地回顾。
Nick Maggiulli 认为我们经常为了错误的问题而耗费大量精力:
- 解决错误的问题不仅不会让我们感到难过,还会让我们以为自己很有效率;
- 很多时候我们解决错误的问题是因为,这一问题容易被衡量;
- 纠正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多问问自己,我是否在解决正确的问题?
Andrew Chen 总结了一些多写作的技巧:
- 最重要的是搜集灵感;
- 不要在意写作的长度,但是要在意频度;
- 如果你经常写某一类的文章,不妨设置好模版,这样写作的负担更小;
- 经常和同伴进行头脑风暴;
- 排出固定的时间写作;
- 可以利用 ChatGPT 等工具列出要点,然后再扩充;
- 使用语音转写工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因为说话比写作的效率要高得多;
- 不要从一开始就在意写作的质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
- 多搜集反馈,然后进行调整;
- 写作应该像对话一样,像和朋友对话一样。
Herbert Lui 将创作过程解构为四个阶段:
- 创作过程的第一步包括研究、练习、仪式和日常活动,这些都能激发你的思维。
- 创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涉及有意识地放下问题,放松你的思维。
- 启迪阶段是第三个阶段,在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孵化之后通常会发生。
- 最后是验证阶段。
Archive
本周的生产力日报集合就到此为止,如果你有什么建议,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收到最及时的推荐,不妨订阅我们的频道,或者付费解锁更多增值内容,我们下期见。
Com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