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 周刊 173 - 一个微小的供应链问题

DPS 周刊 173 - 一个微小的供应链问题
Photo by Wolfgang Hasselmann / Unsplash

去年搬到新的国家之后,就在做品牌出海的工作,帮助一个国内的大家电品牌在海外建立直销渠道。受限于各种条件,所有的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完成,营销,销售,记账,物流等等工作都要完成。这当然是极大的挑战,也是极好的学习机会,所以我一边挣扎着摸索,一边试图沉淀出一些经验。

因为是自有工厂自有品牌,所以我们一开始只在海外直销两个型号,销售慢慢稳定下来之后,今年年初我提议增加一个型号,既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以提高我们的销售额。于是工厂端开始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申请相关的能效认证,准备营销的材料,协调供应链,协调产能,最后海运到了我们的仓库。

七月我们上架了这个新的型号,第二天就卖出一台。大家自然很开心,因为之前的型号的第一单让我们等了一个多月。这么快卖出第一单,当然是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要归功于之前口碑的积淀。陆陆续续卖了十台之后,我们收到反馈,反应这个型号会莫名其妙的操作失灵。一开始以为是用户的误操作,但收到用户拍摄的视频之后,我们发现这是机器本身的问题,而不是误操作所致。

粗粗一算,这一故障比例高得惊人。而之前的两个型号的故障率不到 1%。于是我们一边向总部报告,一边在仓库里开箱检查库存。类似的问题在库存里也发现了,但神奇的是,这个故障时隐时现,无法每次都复现。我们联系反馈故障的用户把机器退换给我们,再次尝试,也无法复现同样的故障。工厂端也尝试复现故障,再定位问题,同样地,无法复现。但是用户的视频都有记录。所以我们只好做排除法,三个型号用的所有零件几乎都一致,新款的型号用了按压式触摸板,唯独这个零件是为了海外市场专门定制的。所以问题只可能出在这个零件上,因为国内的同型号产品从来没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既然问题定位了,理论上只要找原有的供应链修复这一问题就好了。但毕竟只是理论,现实远远复杂得多:

  1. 出故障的零件很小,即使空运过来成本也不高。但是这个零件内嵌在一个大零件里,拆除这个零件会破坏掉整个大零件,无法再次安装。所以稳妥的办法就是在工厂里把这个零件嵌入到大零件里,然后整体运过来安装;
  2. 这就意味着运输成本急剧上升,只能走集装箱海运。恰好我们正好要补货,所以可以把这些零件和产品拼成一个整柜海运。不过补货的时间已经确定,意味着只有极其有限的时间来装配这些零件;
  3. 如果赶不上补货的时间,这些零件只能走海运拼柜,不仅运输成本大大增加,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同一配件其实有两个供货商:一个合作时间比较久,但只愿意接大单,一个合作时间比较短,接单比较灵活。出问题的这批配件是第二个供货商提供的。所以返修也有两个选项,要么找第一家,比较靠谱;要么找第二家,找到问题再改进。结果第一家不愿意接单,只能找第二家。

第二家给出了他们的时间安排,紧赶慢赶只能在补货前几天运到我们的工厂。那也行吧,于是安排工程师通宵加班,测试所有配件。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异常。于是只好取消这批零件,要求供货商继续排查故障。因为补货的时间是定死的,所以先发补货的集装箱,这些配件只能后续单独拼柜。

过了一周,供货商第二次提供替换零件,工厂再次测试,还是无法全部通过检验。只好再次打回重来。这回供货商不得不重视,提供了详尽的测试报告,提到主要是装配工艺的问题,导致压力变化时,这些零件有可能接触不良。改进方案就是替换装配工艺。

又等了两周,供货商第三次提供零件,这回测试全部通过。总算可以装箱准备海运。拼柜不仅比整柜贵很多,而且找船也更麻烦。第一次找到的船赶不上,第二次找到的船又因为台风延迟进港。最后总算启航,顺利运到我们这边。已经比最初的计划晚了一个月。

等到了我们仓库又是一个大难题,因为里面已经堆满了之前补货的两个型号,加上这个返修的型号,现在要再存入这些配件,还要腾出地方用于返修。于是我们在仓库里玩起了华容道,腾挪了好久,总算把这些配件存入了仓库,并给返修腾出了足够的空间。

这么多配件要我们自己更换也不现实,还好是自己的工厂,于是老板决定派工程师飞过来更换这些配件。因为都没出过国,于是我去机场接了机,再把他们都安顿到酒店。等我回到家,已经半夜十二点了。

第二天一早,跑去带这些工程师吃了早饭,然后就去仓库开始返修。因为没法带工具上飞机,所以我提前买了一些工具,包括两把电动螺丝刀。图方便,我就下单了两把小米的电动螺丝刀,结果这两把像过家家似的,不仅转速慢,充一次电只能拧两百颗螺丝。我们拆一台机器就差不多二十颗螺丝,等于充一次电只能拆十台。于是我让工程师先忙起来,我赶紧去旁边的五金店找合适的电动螺丝刀。

找了几家都没有合适的,最后在宜家找到了好用的 Trixig 12V 电动螺丝刀,不仅功率大可以变速,下面的电池还是可更换的。多买一块备用电池可以换着充。是 Type C 接口的。最妙的是,这把电动螺丝刀的盒子预留了两块电池的位置,买的时候只有一块。默认你会买一块备用电池 😜

刚买完螺丝刀已经快到午饭时间了,于是打算去买午饭顺路带回去。刚下单完还在等餐,工程师就催我们,说两把螺丝刀都没电了。赶紧拿着午饭和新买的螺丝刀赶回去,工程师看到新螺丝刀眼睛都亮了,说是这些才好用,和工厂里的差不多。

于是吃完午饭大家全力开工,一个人负责拆箱,一个人负责拆替换用的零件,两个工程师负责更换零件,另外两个人负责装箱。装箱需要用打包机封上打包带,当我们只有一台打包机,再加上装箱的同事不熟悉怎么用打包机,所以这边成了瓶颈。后来的办法就是让装箱的同事先去休息,然后让两个工程师帮忙打包,把积压的瓶颈消除,再去休息。这样慢慢把速度提了起来。

临下班的时候,还有一小批机器没有完成更换。我和工程师说,你们选择,要么我们几个人加班一会,然后你们后面几天就可以安安心心地玩;要们我们按点下班,你们明天再来更换。最后大家都选择第一个方案,我和几个工程师留下加班,其他人都按点下班。最后加班两小时,把所有返修完成。

另外出了一个小插曲,这批型号有两个颜色,白色和灰色。开箱之后,发现有半数的白色机器出现了塑料面板发黄的问题,而之前的型号只有白色,卖了那么多台都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负责返修的工程师向工厂端反馈了这一问题,没想到被提了皮球,咬死是因为光照的问题。第二天我又拍了对比照片给他们看,一共三台白色样机,两台原先的型号才出来放了一年多都没有发黄,新的型号开箱就是发黄的。而且原先的型号库存是放在窗边的,新型号都是靠阴放置,根本晒不到。工厂端的质检还是不肯承认有问题,咬死是光照。最后老板发话,给出的方案是把发黄的机器先挑出来,让工厂端准备新的面板,等到下次补货的时候再更换。然后让这边的工程师顺便把发黄的机器先拆了。

我仔细一想,这个方案不行:

  1. 拆出来的机器怎么放?后续的更换不可能再让工程师飞过来,肯定要我们自己更换,怎么办?
  2. 等到下次补货就是十二月,我一月基本都在外面出差,等于要过完年才能更换这些机器,要等三个月?
  3. 我们也无法保证现在没有发黄的机器后面不发黄,最坏的情况是,客户买去用了没多久就发黄,到时又要售后,这个怎么办?

所以最优解就是把这批白色机器全部以清仓价销售,提供质保,但是不能因为颜色问题更换或者退货。后续可能也不再卖白色机器,既避免了发黄问题,也减少了我们管理多个型号的复杂度。和老板讨论了这一方案之后,最后得到批准。

这就是过去三个月尝试解决的一个微小的供应链问题。因为是第一次碰到,也确实刷新了我的认知。和不少做产品的朋友讨论,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问题。因为是自有工厂,我们已经很幸运了,很多找代工厂的朋友表示他们遇见的供应链问题要更加复杂。所以大家开玩笑说,做代工产品的终点是自建工厂。


我们已经开通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如果你想及时读到 DPS 的全文,不妨直接付费订阅:

一键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订阅 DPS

关于支付的详情介绍,可以访问这一页面


Recap

如何看待我们的思绪?Bill Wear 认为我们的思绪就像一座花园:

  1. 因为像一座花园,就需要我们时不时地打理,这里的打理指的是我们需要关注专注,耐心地专注;
  2. 其实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我们的思绪,与它相处的第一步就是观察它;
  3. 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思绪永远都不会断,无时不在思考,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其中也许有些间隙,如果我们足够耐心地话,可以抓住这些间隙,给出回应,而不是盲目地跳到下一件事上;
  4. 简化思绪的要以是把注意力放到更重要的事上,而不被其他事分心;
  5. 这或许需要我们慢下来,这也恰好是慢下来的意义 -- 更有意识地与这个世界相处,而不是匆匆而过。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6 - The Art of Attention
Life is not meant to be rushed through.

采访了三百多人之后,Kevin Li 学到的一个重要道理是,当你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最重要的是知道学习什么?那么如何做到这点呢?

  1. 迅速识别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是什么;
  2. 根据自身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同时避免自大;
  3. 最初的15-20小时要飞速学习,建立最初的框架,然后慢慢把学习速度降下来。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7 - Learning to Learn
When you’re starting something new,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knowing what to learn.

什么是专家初学者?Erik Dietrich 给出了详尽的解释并且探讨了成因:

  1. “专家初学者”现象,即技能平庸却自认为是专家的人。许多人在快速获得一些技能后,往往停滞不前,误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专家级别。
  2. 环境和同伴的反馈对于避免成为专家初学者至关重要。 比如在软件开发领域,初学者通常在快速提升后,因缺乏外部反馈和交流,错认为自己已经是专家;
  3. 要想避免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获得外部反馈,多与其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8 - The Expert Beginner
A Competent has too much of a handle on the big picture to confuse himself with an Expert: he knows what he doesn’t know.

什么是重要的问题?Seth Godin 给出了他的解释:

  1. 可以把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当作横坐标,把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当作纵坐标,这样就有四个象限;
  2. 重要的问题本身并不复杂,但是不容易解决。它们可能需要很大的勇气,很大的情感投入,以及很多协同才能解决;
  3. 所以重要的问题往往听起来不那么诱人,以至于人们往往倾向于解决其他象限的问题。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099 - Important problems
We’re tempted to focus on the problems that are complicated but apparently easy.

什么是问责沉没?Dan Davies 给出了他的解释:

  1. 一个组织能形成“问责沉没”,是因为它的结构能模糊或掩盖决策的后果,使决策者无法直接承担责任。例如,酒店高层决定减少清洁人员,导致顾客入住时找不到准备好的房间,责任却无从追究。
  2. 问责沉没的本质是因为反馈链条被打破,受影响者的反馈无法影响系统运作;
  3. 个人对决策的改变能力与其问责程度成正比;
  4. 问责不仅需要改变能力,还需要了解决策背景,从而找到反馈链条。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100 Accountability Sinks
Everywhere, broken links between the people who fac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decision and the people making the decisions.

一键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订阅


本周的生产力日报集合就到此为止,如果你有什么建议,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收到最及时的推荐,不妨订阅我们的频道,或者付费解锁更多增值内容,我们下期见。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