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 周刊 190 - 像陈冲一样去爱

DPS 周刊 190 - 像陈冲一样去爱
Photo by Marek Piwnicki / Unsplash

在陈冲自传《猫鱼》的一开头,她就提到了当代人的“爱无能”。

年轻人自己都在干什么?工作?打游戏?健身?打卡拍照?采访过我的一些青年女记者,跟我聊起过“爱无能”,还有“没必要”,不想当“恋爱脑”。

然后陈冲就提及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其实她用自己的经历在践行这些,一直在勇敢地爱:

岁月教会了我,最美好的事大多都是没有功用性的,比方在树林中听小鸟歌唱,在花丛里追逐蝴蝶,在沙漠上仰望星空;或者 用尽毕生,来证实引力波源于两个离地球13亿光年的黑洞相撞;或者坠入情网⋯
在我的个人世界里,爱情应该算是最重要的内容了。其他一切只是为了她而存在,为了她而做的准备工作。我永远都在生活中平凡和非凡的迹象中寻找和体味她的暗示。

陈冲回忆了自己的初吻,在懵懵懂懂的十四岁那年,就被一个问她有没有读过《金瓶梅》的男生夺走:

过了几天男孩跟我在他家门口遇见了,他说,我去给你拿书。我说我不想看了。我们站在黑暗的楼道里半天没有动,我听到他的呼吸,然后感到他的手轻轻触了一下我耳边的头发。就在这个时候姥姥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劈头盖脸把我骂了一顿。现在回头看,姥姥和他家是不共戴天的。他们霸占了我们的房子、毁坏了我们的生活,现在他家的儿子又来勾引她的外孙女。但当时我还不懂这点,觉得非常委屈。第二天,他一见到我就说,你不用怕那个神经病老太婆。说着,就把我拉进了他家的厨房。那是由原来用人的小厕所改建的厨房,在煤气灶、刀板和碗筷架当中只够站一个人。我们进去后他关上了门窗,沸腾的饭锅、汤锅冒着蒸汽,我们的身体挤在一起。时间凝固了,不记得过了多久,我们有没有说话,只记得他把嘴贴到我的嘴上,用舌头舔我的舌头。我最先想到的是这太不卫生了,母亲从小教我,不要用别人喝过水的杯子或别人用过的筷子,会被传染肝炎的。但他的手抱着我的头,不容置疑地吸住我的嘴唇。我的第二个念头是,完了,这下要怀孕了。紧接着我想也许这就是大人说的订终身了?我困惑地从他怀抱里挣扎出来,头发被蒸汽和汗水弄得湿漉漉的贴在脸上。

陈冲形容自己和初恋 W 的关系就像是一个熟透了的苹果,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再典型不过的“恋爱脑”了:

回想起来,那时的我是一只熟透了的果,一不小心就会落下地来。谁在树下接住了我,我就在谁的怀抱里。后来交往的第一个男友 W,没有跟我谈到感情,更不用说爱,他只是将我一把揽住了深吻,我便奋不顾身起来,其实那时他对我来说几乎还是个陌生人。
我在出国留学前认识了 W,他比我大八岁,也在办理留学手续,分手前他抱住我深吻,我们说好到美国再见。从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在等他,等他的吻。

但他们在美国重逢之后,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

从纽约飞往洛杉矶的中途,我经停了W 所在的城市。他坐地铁到机场接我,我们又坐地铁回他的公寓,一路拉着手。W住在一栋美国政府拨给越南和柬埔寨难民住的楼里,屋子十分简陋,只有一张旧床和旧桌椅,一只小书架,窗帘好像是洗薄了的被单,墙上挂满了日用品。我看到书架上有一本中英对照的《茵梦湖》,跟我的那本一模一样。那是我读过的第一本英文书,好像就是在读了《茵梦湖》后,我相信人一生只有一次真爱。也许是想到湖中那朵可望不可即的白莲,那段可望不可即的爱情,我有些伤感,他抱住我,问我想不想做爱。我没有听懂,那时我连起码的生理卫生知识都没有学过,也完全不知道男人女人最终要做的那件事是什么。在他之前,欲望的释放是本能和懵懂的,只是我一个人的事。他温柔耐心地教我,我们长久地亲吻,在黑暗里探索,直到第三天我才看到他的身体。那时眼睛只是去了手指已经熟悉的地方,牵动了手指的记忆,灵肉合在一起。最后那天晚上我问他,我们什么时候结婚?他问我,你现在快乐吗?我说快乐。他说,那我们继续这样不好吗?

直到后来,陈冲才知道当时自己已经被背叛:

从湖边回到他的公寓后,有一天,他去了工作的地方,留下我一个人在家。不记得为什么——也许出于好奇,也许出于无聊——我打开了他的壁橱,看到头顶的架子上有一只鞋盒,里面装着一本日记,还有大半盒的信。我打开几封我写给他的信,想象他在房间里读它们的样子。在我的信下面,我看到一封从北京寄来的信,再往下,我看见更多从北京寄来的信,都是同样认真幼稚的字迹,我拆开来读,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她思念他,思念他的手、他的唇、他的身体,她想跟他回到圆明园,她想跟他地久天长。原来他寄给我的圆明园素描,是跟她在一起的时候画的,那天他在跟她拥抱亲吻。我用颤抖的手,他写了离开新帕尔茨那天黎明,我的嘴里有一股甜味,身体是烫的。再往前翻,他在新帕尔茨见我之前,跟夏威夷的旧情人一起,她高潮前贪婪的喘息,高潮时叫喊的声音让他厌恶……

陈冲还写了她和一个名叫汤姆的男生的偶遇。起因只是当陈冲抵达旧金山机场时,接她的人没有来,而汤姆在那接他的朋友,恰好那个朋友的航班延误了。就这样,汤姆把陈冲送到了酒店,又在第二天再次相遇,从而开始了一段美好的柏拉图关系:

汤姆跟我坐在堆得满满的床上,靠着墙无足轻重地闲聊,然后他说,我能告诉你一个秘密吗?我说你还真会找人,我谁也不认识,你的秘密在我这里很安全。他说,我早泄,无法跟喜欢的女孩子做爱。这个词我以前没有听到过,不过能猜出来他有难言之隐。我说这样正好,我不喜欢性。他有些惊讶地问,你想跟我说说这事吗?我说,会有糟糕的联想,会伤心,会觉得肮脏。他说,这么严重?我说没什么,我在“反弹”中。我说的英语 rebounding 有失恋后还未恢复的意思。说完了我俩都如释重负,不用猜测或者误解,我们之间是柏拉图式的爱。

偶尔,我们亲吻,完后气喘吁吁地讨论柏拉图式的爱到底怎样定义。他去学校图书馆里翻查了半天,也没有得到清晰的答案,我们就决定横膈膜以上的接触都属于“柏拉图式”。有一天,忘了汤姆从哪个哲学教授还是哪本书上得到了答案,他说,分水岭在身体的怀孕和灵魂的怀孕之间。身体的怀孕产生人类的孩子,而柏拉图式灵魂的怀孕产生的是人类美德—灵魂的物质形态。我喜欢这个概念——灵魂的怀孕,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我感到某种美好的孕育,某种希望。

至于陈冲的第一次结婚,更是充满喜剧成分。她坦言自己是为了绿卡才结的婚,按照现在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婚绿”。在结婚之前,她和丈夫见了才三面,之所以找他,是因为他躺在通讯录里,而且可能会帮到自己。于是他们跑去拉斯维加斯办了结婚手续,而陈冲还是穿着短裤T恤凉鞋去的。

八十年代上旬,美国移民政策收紧,中国餐馆里经常有非法打工的华人或墨函群人被逮捕,雇用他们的老板被罚数。电影公司也开始要求演员和其他人员证明自己的身份。我的学生签证不能合法工作,怎么办?我在通讯录中寻找可能帮到我的人,眼睛停留在了N的名字。那时我们总共只见过三次面,几乎是陌生人,但我本能觉得他会跟我去做这件疯狂的事。我打电话跟他说,我需要绿卡,你能跟我去拉斯维加斯办一个结婚手续吗?他说,好,你想什么时候去?我说如果可能的话就今天吧。

第一次见到N是因为面试。香港歌手许冠杰到洛杉矶物色女演员,N跟他是朋友。我当时正处于情感低谷,严重失眠。面试前的晚上,睡眠迟迟不来,直到天亮前才恍恍惚惚睡了一会儿。起来后我画上黑眼线,穿上高跟鞋就无精打采地去了,连个手提包都没拿。跟许冠杰聊完后,N跟我说,我送你出去。在街上,我独自往前走,毫无说话的欲望。他在我的身边,偶尔看我一眼,也没有说话。记得我拎着一大串钥匙—到美国后搬过的每个地方的钥匙,手举在额前,遮挡南加州刺眼的阳光。我每走一步,手上的钥匙就发出金属碰触的清脆声音,一路响到了车前。他深深地望了我一眼说,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好,多保重。我也用忧伤的眼睛看着他,留心到他清爽利落的板刷头,和坚如磐石的身体。“求婚”那天,我想起他在我那么不堪的情形下,觉得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好”。

当天傍晚,我就穿了短裤T恤凉鞋去结婚了。当天傍晚,我就穿了短裤T恤凉鞋去结婚了。 ...... N说,我们要不要试试真的夫妻?也许他身上的某种悲剧元素跟我同病相怜,也许我下意识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家,也许我觉得自己已被损坏,不值得有更好的婚姻……我说,那就试试,也名正言顺。
十多年后,我跟N没有举行婚礼,没有交换婚戒,更没有出行远洋。我们在离洛杉矶不远的沙漠之城度过了新婚夜,因为那里办理结婚手续最快捷简便。婚后不久我到澳门拍戏,他飞来现场探班,一到就去了酒店的赌场。次日凌晨我听到开门声,接着他疲乏的脚步声向我走来。一会儿,我的手被轻轻拉起,一只冰凉的戒指被戴到我的无名指上。我睁开一线眼睛,六颗白钻进入焦点。他俯身在我耳边温柔地说,我为你赢回来的,呼吸里散发出一股威士忌酒味。蒙眬中,我感到一股悲哀,少年时代对婚戒的美妙幻想已经荡然无存……

多年之后,当陈冲在《末代皇帝》里饰演婉容,剧组为陈冲补办了婚礼,也是她的第一场婚礼:

后来听副导演说,在故宫拍戏的每一天,贝托鲁奇都是第一个到现场。我说,早!他们说你找我?他说,我只是想见到我的皇后,这两天忙,我没有见到你。认真看了我一会儿之后,他满意了,说,今天你很美,我期待今天很久了。我突然觉得感激,早上我还在镜前担心自己会令人失望。接着导演随便问起我的婚礼,我说我没办过,他微笑着说,那今天就是为你办的,它会让你永生难忘。

服装设计师艾奇逊为这场婚礼兴奋不已,他围着我前后左右地转,微调每一个细节,还亲自为我戴上每边三串珍珠的耳环。我们的每一件服装都无比精致考究,连内衣都是最好的真丝和手绣的花边;婉容离开故宫以后的西式连衣裙是英国皇室的裁缝做的。艾奇逊每天都在现场,盯着他的演员—他视我们为他的演员。到中国后,他会说这样更和谐,或者这样不够和谐。记得尊龙戏中的一顶瓜皮帽,他重做了三次,为了孤度最脸型更和谐。这样才华、理想、激情并茂的设计师越来越罕见,能够遇上真的是一个演员极大的幸福。

陈冲的第一次离婚特同样随性,就像第一次结婚那样:

记得十年前一天夜晚,我与N去一家舞厅。那是我们在几乎彻底破裂的时候又重修旧好。他喝多了,只好由我开车回家。夜深人静,只有黄黄的路灯照着一排排红瓦小洋房。突然间,一只孔雀出现在街中心,沉着地散着步。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转身轻轻叫N的名字。可惜他睡得太熟,我叫不醒他。就在这个时候,那只孔雀停住了。它在一家开满玫瑰的花园前站了片刻,便从容地打开了它所有的尾羽。我惊愕地看着路灯下这只开屏的孔雀,不知所措。不知过了多久,它不见了——像一个永不复得的机会从我们的生命里消失了。

第二天早餐时,我们正式谈到离婚

陈冲整整用了一章写她和鲁特格尔·哈尔的关系。彼时,鲁特格尔还在一段婚姻中:

一天,我在拍动作戏时被一根很粗的铁链条抽伤了,突然想念姥姥,回房就给她打了个电话。姥姥跟我天南海北聊了很久,但在电话结束时,我听出来她不知道我是谁,她只是很高兴有人跟她聊天。我很难受,挂了电话跑到鲁特格尔的房间里去,他正躺在床上看书,见我委屈的样子就说,你躺下我抱抱你。我们安静地躺着,过了一会儿他开始吻我抚摸我,我慢慢挣脱开,起身坐在床沿。他说,你不会不知道吧,我们一直都在恋爱。
安琪说,我那次在你家给你拍照,灯把你眼睛照坏了,又红又肿睁不开,我吓死了,老 R 给你送来好多花。安琪叫鲁特格尔为老R。我说,我吃不准我们是不是真爱过,愿意为对方做出牺牲的才算真爱吧。她想了想说,天下不是只有一种爱吧,我记得你家里那只传真机总会在半夜三更突突突地响起来,吐出一长条他的传真,不知道从哪个国家发来的。你来芝加哥看我的时候,外面冰天雪地,你一睁开眼睛就迷迷糊糊地在被窝里写传真,然后发配我去街角小铺子里传给他,把我冻死。好像你还让我给他发过电报,在一家偏僻区的小店里拼写 defrost(解冻),我清楚记得营业员重复那个字时不自然的表情,其他不记得了,反正我印象里你们是爆炸性的。挂了电话后我绞尽脑汁也想不起为什么要给他发电报,为什么电报里会有这样一个词。

至于陈冲和现任丈夫的认识,也颇为传奇 -- 她好友的老板被一个医生抢救,认为这个医生不错,就把他介绍给了陈冲:

也许爱情是入类体验的最高倍放大镜,通过它我们所有的希望、欲望、恐俱都被放大,让我们从最小的巧合中看到寓意,感受到命运之手的按弄。跟彼得认识前,我住在洛杉矶,他住在旧金山,生活和工作的圈子都不交叉。一天我接到好友雪莱的电话,说要介绍一个对象给我。我问她是怎么认识的,她说她没见过,但是他的老板福瑞德认为彼得是人间的天使。原来福瑞德心肌梗塞那晚,正遇彼得值班,救了他的命。福瑞德醒来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彼得,以为自己已在天堂,以为彼得是个天使。而我则觉得上苍之所以把福瑞德不早不晚地送进急诊室,又让他病得那么严重,以至于彼得用一整个夜晚才把他救活,为的就是让我们日后“一见钟情”。

陈冲坦言,现任丈夫教会了她如何去爱一个人:

年轻的时候,所交的男朋友总是住在远方的另一个城市。分离时的焦灼等待、重逢时的欣喜若狂似乎比他们本身的价值重要得多。他们是爱的容器,是照在我感觉触须上的放大镜。他们使我更敏感地体验生命。我好像更需要他们的“缺席”,而不是他们的“在场”。只有在我的思念和渴望中,他们才可能成为一片广漠、无状的土壤,让我的爱情生根。失恋的痛苦也往往在于失去了爱,而不是失去了某个人。

真正学会爱一个人是从嫁给彼得开始的。我在每一日的生活细节中学会了爱他本身的一切。他成了我的另一半,成了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取代的爱。我们在互相的身边可以休息。他是我的玩伴,我的兄长,我的父亲,我的儿子,我的情人。

而这也是陈冲嘴里的另一种成熟:

人必须经历两次死亡才能成熟——一是理想的死亡,二是爱情的死亡,成熟是死亡后的重生。

我们已经开通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如果你想及时读到 DPS 的全文,不妨直接付费订阅:

一键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订阅 DPS

关于支付的详情介绍,可以访问这一页面


Recap

Dan Koe 分析了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失败,有两点让我眼前一亮:

  1. 错误才是真正的老师,只有我们碰壁了,我们才会明白这条路不通;
  2. 我们的身份认同就像螃蟹壳一样:当我们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壳就太小了,我们会感到疼痛;只有我们脱去原有的壳,才能继续成长,但是脱壳之后会变得非常脆弱,也就是所谓的成长的阵痛。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01 - Fail At Everything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Dan Koe analyzed why some people always fail, and two points stood out to me: 1. Mistakes are the real teachers—only when we hit a wall do we truly understand that a certain path won’t work. 2. Our identity is like a lobster

在像 Anthropic 这样的公司,优秀的项目管理是一项极具杠杆性的技能,不仅仅适用于危机时期。Ben Kuhn 分享了他的项目管理经验:

  1. 公司的项目通常包含大量动态因素、复杂且不明显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严格的时间限制。因此,项目组织本身就是一项巨大工程,若处理得当,可节省数周的延误时间。
  2. 在处理危机管理项目时,他通常会清空个人日程,专注于该项目,每天花费 6 小时以上来组织各项任务。
  3. 乍看之下,项目管理似乎只是信息搬运而非真正的工作(如编码),但如果加总所有内容——主持会议、催促进度、梳理 Slack 线程、制定后续步骤等——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项极为耗时的任务。
  4. 清空日程的更大意义不只是腾出时间,而是让该项目成为大脑中最优先处理的问题,有助于提升集中度与执行力。
  5. 一个关键工具是制定详细的胜利计划,也就是一份尽可能具体的步骤清单,从起点引导至目标达成。
  6. 了解项目当前状况的好坏十分重要,这有助于判断何时需要寻求更多资源、缩减范围、升级问题或引起高层注意。
  7. 大型项目常见的失败模式之一是未能及时警觉,而拥有一份清晰的计划是预防这种状况的最好方式。
  8. 尽管详细计划不能完全避免失败(比如低估执行时间),但它无疑能大幅提升推进效率。
  9. OODA(观察、定位、决策、行动)框架强调:项目执行过程需不断根据新信息调整计划与行为。
  10. 在许多项目中,最困难的往往是获取完整信息。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02 - How to Run Major Projects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At companies like Anthropic, strong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highly leveraged skill—not just during crises but as a fundamental driver of execution. Ben Kuhn shared his experience managing complex projects: 1. Company projects often involve many moving parts, intricate and non-obvious dependencies, and tight

Greg Wheeler 认为真正的创造力和成长不在于追求新的工具,而在于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就此他给出了三条关于写作的建议:

  1. 写作是一种基础能力,因为它能将零散的想法转化为清晰的思路,使你能够主动地整理、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想法。
  2. 设定一个两分钟的计时器,专注于写下一个单一的想法。
  3. 在页面顶部添加一句引用,然后写下你对这个想法的看法。 这些文字将成为你的起点,为你的思考提供方向。
  4. 你的第一稿不需要分享给别人。这是一个草稿,充满粗糙、不连贯的思维片段,而这完全没问题。在这个阶段,你的目标不是打磨,而是勾勒想法。
  5. 激发创造力和成长的关键,不在于寻找下一个新工具,而在于你如何利用手头已有的资源。
  6. 你已经拥有足够的工具——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真正去使用它。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03 - Outlast Notes Apps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Greg Wheeler believes that true creativity and growth don’t come from chasing new tools but from making the most of existing resources. He offers three key writing tips: 1. Writing is a fundamental skill because it transforms scattered thoughts into clear ideas, helping you

Om Malik 认为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已经大幅进步,甚至威胁到了美国汽车产业的领先地位:

  1. 电动车不仅仅是一辆汽车,而是一台装在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
  2. 吉利在 2010 年以 18 亿美元从福特汽车公司手中收购了沃尔沃汽车。此外,这家中国公司还拥有 Polestar,并持有路特斯(Lotus)和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的少数股权。
  3. 2023 年,特斯拉交付了 180 万辆汽车,而比亚迪交付了 157 万辆。2024 年,特斯拉交付 179 万辆电动车,而比亚迪则销售了 176 万辆。
  4. 汽车行业已成为威胁美国技术主导地位及其塑造产业未来能力的先锋领域。
  5. 中国目前已占全球汽车制造总量的 40%,并且仍具备每年额外生产至少 1000 万辆汽车的产能。
  6. 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在于其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比亚迪等垂直整合企业。比亚迪类似于特斯拉,能够控制大部分生产流程,从而提升效率和成本优势。
  7. 中国的电动车出口主要面向全球南方,而非欧美市场。
  8. 福特公司在一个世纪前发明了现代汽车产业,迫使全球效仿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如今,其 CEO 却表示,福特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学习中国?
  9. 当手机演变为“计算机”时,欧洲和日本尽管长期领先,却在转型过程中无所作为。
  10. 彼得·德鲁克在 1946 年的著作《公司的概念》中,将汽车产业称为“工业中的工业”。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04 - China’s EV Boom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Om Malik believes that China’s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even threatening the dominance of the U.S. auto industry: 1. An electric vehicle is not just a car—it’s a supercomputer on wheels. 2. In 2010, Geely acquired Volvo from

当下基于 AI 的搜索引擎的确大大改变了我们的日常检索,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就此,Paul Stamatiou 给出了他的畅想:

  1. 过去使用传统搜索引擎的体验并不算完美,但至少你是掌控者。
  2. 现在的 AI 即时答案虽然提供了便利,却牺牲了曾让互联网充满吸引力的“美丽混乱”。不过,这种体验或许正在迎来新的变革。
  3. 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并不容易。它不会在一次搜索中就完成,也不会通过单一工具获取,而是来自偶然看到的博客视频中某个人的一句话。但当你找到答案时,那一刻的收获是值得的。
  4. 网络浏览中的偶然发现不仅仅是互联网发展初期的副产品,它通过呈现不同的声音拓宽了我们的同理心,帮助我们跳出信息茧房,让网络保持多样性而非单调重复。
  5. 目前的真正问题在于——弱化的来源标注、不透明的算法决策,以及千篇一律的回答。这些问题让互联网变得更加扁平化,而不是更丰富。
  6. 让用户能够透明地控制 AI 如何理解和调整信息至关重要,这样他们才能在使用过程中识别、强化或纠正偏见。
  7. 连接知识点:帮助用户将新概念与之前阅读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更完整的知识框架。
  8. 识别并打破信息茧房:提供新颖的观点,让用户跳出单一视角,接触更多元的信息。
  9. 利用可信来源:帮助用户从自己熟悉的网络资源中学习,同时平衡他们对新视角的需求。
  10. 预见需求:在用户提出问题之前,主动提供他们可能正在寻找的内容,并协助完成任务。
Daily Productive Sharing 1205 - Browse No More
One helpful tip per day:) The rise of AI-powered search engines h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how we retrieve information, but it has also introduced new challenges. Paul Stamatiou shares his vision for the future: 1. Traditional search engines weren’t perfect, but at least you were in control. 2. AI-generated instant

Archive

一键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订阅


本周的生产力日报集合就到此为止,如果你有什么建议,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收到最及时的推荐,不妨订阅我们的频道,或者付费解锁更多增值内容,我们下期见。

如果你喜欢的话,不妨直接订阅这份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