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DPS 周刊 33 - 创新之前,不妨先模仿

当我们开始做这份电子报的时候,其实也借鉴了其他电子报,一是阮一峰的《科技爱好者周刊》 [https://www.ruanyifeng.com/blog/weekly/],二是已经不再更新的《湾区日报》 [https://wanqu.co/] ,还有穿堂风的 Your Daily Dose of Podcast [https://thepodluckclub.com/the-brand-new-pod-luck-club/]。 1. 阮一峰的[《科技爱好者周刊》] 让我明白了针对特定人群的电子报(它最初的定位是程序员)是有市场的; 2. 《湾区日报》

DPS 周刊 32 - 你有多少新年愿望还在掌控中?

去年是我近几年读书最少的一年,所以我今年的一个愿望是能恢复到去年之前的阅读量:每天至少读书25分钟。到目前为止这个愿望还没有中断。目前刚读完四本书: Think Again by Adam Grant 介绍了科学家的思维模式:不断假设,不断试验,直到找到真理。我们日常思考时也应该建立这样的习惯,不要理所当然地用自己固有的知识来思考新问题。我们应该不断推翻自己的认知,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学到新知识。 The Future of Money by Eswar Prasad 这是一本非常详尽的货币科普读物,从纸钞的诞生到未来的主权数字货币都做了介绍。 The Dream Machine by Mitchell Waldrop

DPS 周刊 31 - 如何成功践行数字极简主义?

当我们断舍离时,稍不加注意,冗余的东西又会充斥我们的空间。践行数字主义时也是如此,好不容易戒了一干 app,稍不留神又装回来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找到替代物/替代活动。数字极简出来之后的时间可以用来干嘛?这恐怕是我们在极简之前要想清楚的。用这些时间来读书?来背单词?线下会见朋友?如果我们事先想清楚有哪些替代项,并且在数字极简之后践行他们,这样的极简才有更大概率的成功。这也是 Cal Newport 教授在他的 Digital Minimalism 里介绍的方法。 Recap 数字极简主义是 Cal Newport 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希望以此来帮助大家摆脱对手机等数字设备的依赖。Issac Smith 分享了自己读完此书的感受和实践:

DPS 周刊 30 - 你需要多少精力才能保持自己的爱好?

我初入职场加入的第一家公司要求全司晚上十点才能走人,尽管早上十点进公司,晚饭后基本上也不知怎么认真工作,但是每天十二小时的工作时间依旧非常熬人。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知道当时的自己是如何熬下来的。本周的第一篇分享是来自 Zushi 的分析,他估算维持两个爱好和一份全职工作的精力差不多,如果像上面这样的工作,那基本就毫无精力维持自己的爱好了。好在我现在的工作每天都能按时下班,所以维持 crossfit 这样高强度的爱好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Recap 全职工作之外,我们能有多少时间分配在自己的爱好上?Zushi 和朋友讨论之后发现,能在工作之外维持两个爱好就很不错了。以此估算的话,维持全职工作所需要的精力和维持两个爱好的精力差不多,所以 Zushi 从此更加细心挑选自己的业余爱好了。 不知道你花多少精力在自己的业余爱好上?以我而言,Crossfit 占据了我大量的业余时间,每节课一小时,来回车程一小时,所以每次上课最少两小时。

DPS 周刊 29 - 如何兼顾效率与品质?

根据 Zone 的统计数据,2021年这一年我一共有 133 天参加了 Crossfit 训练,一共10825分钟训练。总计消耗了89467卡热量,平均每天的训练消耗 673 卡热量。 回头来看,2021年这一年的训练效果着实不错,而我也基本没有受伤。所以短期/长期的健身目标平衡得还不错。 具体成绩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身体的各种指标,另一块是 Crossfit 指定动作的完成度。 身体而言,这一年是各项指标进步最快的一年。体脂率依旧保持在10%,体重从74KG长到了79KG,也算是人生巅峰了。静止心率依旧维持在54-57之间,VO2max是54,基本等于满分了。唯一的怨念就是体重长了,腿围也跟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