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DPS 周刊 148 - 跑步与写作

村上春树写过一本小书《当我谈论跑步的时候谈些什么》,书名的灵感来自 Raymond Carver 的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其实这本书不仅仅谈论了他的跑步,还谈论了他的写作和他的人生。总之,这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小书。 村上春树庆幸长跑塑造了他,塑造了他的小说。他希望能一直跑下去,和长跑一起变老。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是这样的:村上春树,作者(跑者),至少他从没走过。 Long-distance running (more or less,

DPS 周刊 147 - 作家眼中的其他作家是什么样的?

一个作家眼中的另一位作家会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惺惺相惜吗? 这是我一直好奇的问题,恰好 Paul Theroux 分别遇见了村上春树和博尔赫斯,并且在 Ghost Train to the Eastern Star 和 The Old Patagonia Express 两本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记述这两段经历,让我们可以一窥 Paul 眼中的村上春树和博尔赫斯。 Paul 是在东京遇见村上春树的,彼时后者刚刚出版了 Andaguraundo,一本讲述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书。Paul 刚刚搭乘火车到东京,正想探索东京地铁,于是村上春树成为了他最好的向导,这也让

DPS 周刊 145 - 搬到新国家的这一年

翻看之前的 Weekly Recap,去年此时,我刚好裸辞,再次跨国搬家。 本周正式成为了无业游民。没有工作真是一身轻。 DPS 周刊 95 - 满意的工作本周正式成为了无业游民。没有工作真是一身轻。 和朋友聊天,被问及,这份两年多的工作让我开心吗?我说一点也不开心,可能是体验最糟糕的一份工作,也没学到什么新东西。似乎除了赚钱,什么也没有得到。 我一直以为,一份理想的工作至少满足三个条件:足够的成长空间,开心的工作氛围,以及满意的薪水。回头一看,没有一份工作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能满足其中两个条件的工作已经让我很开心了。 至于下一份工作想要什么样的?至少满足其中两个条件吧。 出国移民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许多繁琐的手续和程序。

DPS 周刊 144 - 不要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

《不明白播客》第93期节目就 Netflix 版的《三体》采访了一位文革亲历者,其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不要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 恰好最近读的几本书都和历史有关,也都无法在中国出版: 1. 《一个人的圣经》,高行健著 2. Indelible City by Louisa Lim 3. 《武汉封城日记》,郭晶著 《一个人的圣经》是高行健以文革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整本小说以“他”展开,对于这一主人公没有具体的交代,一章讲述“他”在文革的经历,下一章就讲述“

DPS 周刊 142 - 像 Paul Graham 一样思考

最近收获比较大的是,开始读 Paul Graham 的文章。没错,就是写了《黑客与画家》的 Paul Graham,这么多年来,他依旧更新着 blog,陆陆续续有200多篇了。 他的话题涵盖很多方面,并不限于编程。如他所言,他并不挑话题写作,而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写作的过程更像是他的思考过程。 I rarely choose what to write about; I just start thinking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