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DPS 周刊 136 - 爱的教育与恨的教育

本周翻完了两本书,一本是冯克写的《毛泽东的大饥荒》,一本是 Erich Fromm 的 The Art of Loving。两本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是恨的教育,后者是爱的教育 其实去年就把《毛泽东的大饥荒》翻了一大半,看得实在难过就丢在一边了。这回下了一大把决心才把剩余部分读完。 冯克花了很大力气整理了各种公开档案,才写成这本书。这些档案恐怕只是冰山一角,真实的情况恐怕比这些档案更加恐怖。 本書的研究,就是基於筆者在數年內從幾十個中共檔案館所查閱的一千多件檔案材料。筆者曾到訪北京的外交部檔案館,也去過河北、山東、甘肅、湖北、湖南、浙江、四川、

DPS 周刊 135 - 新年新目标

当你读到这封邮件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一,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最近刚和老板定下了今年的新目标,又是一个从零开始做的项目。 自从去年搬到新国家之后,我从事了一份与之前所有经历都不想关的工作,只为了留下来。一开始也经历和很多挣扎,直到半年后才慢慢走上正轨。 这份工作需要我一个人从零开始做一个项目,而我也从来没接触过类似的项目。 一开始还是流程性的任务,只要我能摸清楚有哪些流程,就能一步步地往前走,毕竟每一步都有反馈。最初的三个月之后,流成性的任务告一段落,到我手上的全都是非流程性的任务,反馈周期非常长,而且夹杂着各种信号。这段时间我找不到方向,所以心理上有非常大的落差。 最后在其他同事的指点下,调整了一些方法,才慢慢上道,做出了还算满意的成绩。 今年的任务延续了去年的项目,不过挑战会更大,希望还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 为了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在新春之际推出八折订阅 AwesomeVisa

DPS 周刊 134 - 2024年的第一个月

时不时地还会说2023年,而2024年的第一个月已经过去了。 这一个月旅行了两次,一次回国,一次去了雅加达公干。 收获都非常大,回国见了不少新老朋友,随手记录了一些谈话感受 桌上有许多牌,如何决策取决于你自己的经历和条件。当然所有决策都伴随着权衡,所以决策的实质是基于当下的条件做出权衡。 决策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你能承受后果或者承担对应的风险。当你做出选择时,你是基于当时的情况做出的权衡,那将是局部最优解,或者当下最优解。 DPS 周刊 132 - 十一场深度对话最近在上海度过了一个充实的长周末,四天时间内见了十一位朋友,进行了十一场深度对话。自从去年在清迈旅行时,在10天时间内每天和不同的陌生人吃饭。这回在上海复刻类似的经历,所以这十一位朋友大部分都是新认识的朋友。这十一场对话带给我很多启发。所以聊完之后,随手做了一些笔记。 1.

DPS 周刊 133 - Paul Theroux 的泛亚之旅和我的雅加达之行

Paul Theroux 的 Ghost Train to the Eastern Star 是我在2024年读完的第二本书,整本书记录了他一路搭乘火车从欧洲出发,途径中亚,南亚,东南亚,直至日本,再经西伯利亚铁路回到欧洲的旅程。 全书记录了32段旅程,每一段都有细致的描写。我最喜欢的一章是关于新加坡的,因为这一章对新加坡有非常深刻的剖析。 Paul 曾于上世纪60年代在新加坡大学(Univers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前身)执教西方文学,三年的签证到期后被新加坡政府拒绝更新。 Shakespeare's contemporaries, like

DPS 周刊 132 - 十一场深度对话

最近在上海度过了一个充实的长周末,四天时间内见了十一位朋友,进行了十一场深度对话。自从去年在清迈旅行时,在10天时间内每天和不同的陌生人吃饭。这回在上海复刻类似的经历,所以这十一位朋友大部分都是新认识的朋友。这十一场对话带给我很多启发。所以聊完之后,随手做了一些笔记。 1. 关于人生选择 桌上有许多牌,如何决策取决于你自己的经历和条件。当然所有决策都伴随着权衡,所以决策的实质是基于当下的条件做出权衡。 决策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你能承受后果或者承担对应的风险。当你做出选择时,你是基于当时的情况做出的权衡,那将是局部最优解,或者当下最优解。 当你做出决策时,你需要评估你是否能承受所对应的最坏情况。如果可以承受,即使今后看来不是最优解,也不需要后悔,因为那时当下最优解。 年轻时,桌上有更多的牌可供选择;随着年龄增长,可用的牌变少,但你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