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DPS 周刊 37 - 为何从 Google 离职?

最近有朋友问我是否应该接受一个新工作机会,在他看来,现有的工作和新机会各有利弊,两者不分上下。我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问了他不少问题,想听听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包括对现在工作的看法,对未来的期望。两个工作机会对他来说难以选择也是因为,无论哪个都会有很好的发展,不至于犯大错,但有点担心的是,去新工作的试用期会让他诚惶诚恐,因为他之前每次都会陷入这样的自我困境。聊了很久,我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但是劝他想想他最看重的是什么,那么剩下的选择也就简单多了。这些都可以在本周三的分享中找到答案。 Recap Hunter Walk 坚持说“不”,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精力给自己,他给出了很多说“不”的方式,礼貌又有效: > “I’m

DPS 周刊 36 - 如何探索自我?

本周的几篇分享都和自我有关: 周一的分享讨论了如何面对后悔:世上当然没有后悔药,但是比后悔更可怕的是我们沉浸于后悔中,而没有从这些后悔中汲取教训。因而如何面对后悔值得我们学习。 周二的分享介绍了软件工程师的自我成长:Jake Russell 的朋友要转行成为软件开发工程师,他列出了一个软件工程师的成长书单,覆盖了各种软硬技能。 周五的分享是从 Google 离职后的自我探索:Suket Karnawat 总结了自己去年一整年的探索,从习惯到健身,他分享了很多自我探索的经验和教训。 Recap Daniel Pink 的新书 The Power Of Regrets 介绍了如何对待后悔。世上当然没有后悔药,但是比后悔更可怕的是我们沉浸于后悔中,而没有从这些后悔中汲取教训。Daniel

DPS 周刊 35 - 如何好好说话?

上个月我读完了 Thinking Better, Simply Said 和 The Dream Machine 三本书。Simply Said 是值得推荐的一本书,这本书主要介绍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最核心的是不要只讲自己想要表达什么,而是要讲对方能从你表达里能够获得什么的内容。也就是说,所以表达都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提高表达的效率和成功度。 这本书里有很多细节,比如在回应提问者的情绪类提问时,作者建议有三个步骤: 1. acknowledge 2. relate 3. transition and answer 第一步是讲要肯定提问者的情绪,比如 I

DPS 周刊 34 - Don’t Break the Chain

上周我们刚刚庆祝了第四百期 DPS 的发布,能坚持一年半的原因很简单:从一开始我们就只有一个很小的目标,每个工作日分享一篇有用的生产力文章。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一年半没有一个工作日中断过。 其实这也是一个很简单的生产力方法:Don’t Break the Chain。简单来说就是设立一个很小的目标,然后坚持每隔一段时间都完成,尽量不要中断。除了每个工作日发分享之外,我还在生活中践行这一方法: 1. 每天至少阅读25分钟,今年已经读完了五本书; 2. 每周至少参加三天 crossfit 训练,今年已经有30天参加了训练; 3. 二月开始尝试冥想,每天睡前使用 balance 来学习冥想技巧。 Recap

DPS 周刊 33 - 创新之前,不妨先模仿

当我们开始做这份电子报的时候,其实也借鉴了其他电子报,一是阮一峰的《科技爱好者周刊》 [https://www.ruanyifeng.com/blog/weekly/],二是已经不再更新的《湾区日报》 [https://wanqu.co/] ,还有穿堂风的 Your Daily Dose of Podcast [https://thepodluckclub.com/the-brand-new-pod-luck-club/]。 1. 阮一峰的[《科技爱好者周刊》] 让我明白了针对特定人群的电子报(它最初的定位是程序员)是有市场的; 2. 《湾区日报》